沁水县
暂无评级地址: 暂无
开放时间: 暂无
更多热门城市
景点介绍
位于山西省东南部,晋城市西北部,中条山东北,黄河支流沁河中游。县境四周环山、东至老马岭、岳神山与高平、晋城市泽州县为邻;西至东坞岭与翼城县搭界;南至仙翁山、舜王坪与阳城、垣曲县接壤;北至香山岭、关帝岭、宇峻山与浮山、安泽、长子县毗邻。全县4个镇、17个乡、341个行政村,人口21万,耕地43.6万亩,总面积2655平方公里。 历史沿革 沁水古为端氏地。春秋属晋,战国属韩。古县治在今沁水县城东郑庄乡西城村。北魏时,在今县城西分设东永安县。北齐时,改为永宁县。隋开皇三年(583),端氏县治迁今县城东端氏村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,永宁县改称沁水县,县治迁今县城。元至元三年(1266),端氏并入沁水县。1941年,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将沁水分为沁水、士敏、沁南三县。1947年恢复沁水建制。1958年10月,与阳城合并称阳城县,沁水县城改为沁水城关镇。1959年10月与阳城分治,恢复沁水县建制。1950年1月至1985年5月,沁水县为晋东南地区行政公署属县。1985年5月起属晋城市。 自然资源 全县为典型的土石山区。地域辽阔,自然资源丰富。已发现的矿藏有煤铁、铜钛、铅、锆、石灰石、白云岩、重晶石、水晶石等17种。其中煤炭、铁矿石分布广、储量大。煤炭分布面积2400.1平方公里,占全县总面积的90.4%,地质储量在260亿吨以上。煤为高热质无烟煤。铁矿石储量800万吨,含铁量25—50%。沁水县是沁河的流经地,水资源丰富,1991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农村小水电初级电气化试点县。 工 业 沁水县现有国有、二轻工业企业29个,总产值9.9亿元;乡镇工业企业2058个。支柱产业有:采煤、冶炼、电力、机械、纺织、建材、食品饮料等。主要产品有:原煤、生铁、铁矿石、铸件、水泥、潜水泵、热工仪表、发电量、核桃露、净化蜂蜜、丝织品等。1998年,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3.62亿元。 农 业 全县有土地面积398万亩,其中耕地面积50万亩,牧坡草地资源极为丰富。1980年中国与新西兰合作在境内王必乡杨家河村兴办了北方示范牧场。主要产业有:粮食、畜牧、林果、蚕桑、蔬菜等。主要农产品有:粮、棉、油、瓜、果、菜、蚕茧、蜂蜜,干鲜果品种有苹果、黄梨、红果、核桃等。蚕茧、蜂蜜为沁水两大特产。1997年,农民人均纯收入2128元。 财政金融 1998年,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.96亿元,地方财政收入4022万元。全县城乡居民存款余额4.92亿元,各项贷款余额7.5亿元。 商 业 全县国有、集体、个体商业零售网点已发展到3800多个,规模较大的有12个,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3.64亿元。市场货源充足,购销两旺。 交通邮电 全县现有公路183条,通车里程达1475公里。其中省道3条133公里,县乡公路16条318公里,上等级公路682公里,油路210公里。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候月铁路途径沁水74公里,境内设站7个,其中加丰站为候月线最大的区段站。全县21个乡(镇)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乡乡通程控电话、数子移动通讯、无线寻呼等业务。实现了村村通邮。 教 育 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637所,其中高中2所,初中23所,职业中学1所,教师进修校1所,小学612所,教职工3439名,在校学生28813名。小学入学率99.9%、巩固率99.8%、毕业率99.4%、15周岁初等教育普及率均达99%以上。初中分别为97.2%、97.1%、98.2%和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普及率94.3%。全县中小学基本实现了“一无两有三配套”,跨入了全省先进县行列。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兴建的远距离师资培训工程“一台三站三十个放像点”已经开播,为提高师资水平打好了基础。 医疗卫生 全县有县、乡医疗卫生机构27个,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57名,设有病床513张。该县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被国家五部委树为全国27个达标先进县之一,县城爱国卫生获省级“卫生红旗县城”十连冠荣誉,农村改厕、改水受国家爱委会表彰。 文 化 全县有蒲剧、上党梆子两个专业刷团。业余文艺演出队175个,21个乡(镇)有14个建有文化站,村级文化活动室达230多个。有露天剧场250多个,影剧院6个,电影队50个。建有沁水调频电台、电视台、教育电视台各一座,乡村差转台30个。 文化古迹 全县有文物保护单位84处,其中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下川遗址、八里遗址、东峪北齐石刻造像、柳氏民居、玉溪塔等。古今人物有五代十国时著名画家荆浩、现代著名作家赵树理、著名历史家江地。 风景名胜 有舜王坪、白云洞等。1980年经省政府批准,成为历山旅游区。 人民生活 1998年,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2.24‰,死亡率7.42‰,自然增长率5.42‰,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3412元,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9平方米,农民人均住房面积26平方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