额济纳的居延文化
2021-09-07 16:37:04阿拉善地区为历代北方游牧民族放牧生息之地。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,大漠南北,长城内外的各族人民在友好往来、经贸交流和彼此融合的过程中,形成了纵贯东西、横跨南北、沟通中亚、连接西域的草原“丝绸北道”,“居延”就是这条交通线的枢纽;戈壁绿洲、瀚海沙漠、古郡重镇、关隘要塞、城堡烽燧、居延汉简,构成了阿拉善地区丰富多彩、威武雄壮的历史画卷和独特的历史文化。
“居延文化”遗址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额济纳河流域,堪称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辉煌篇章的“大漠明珠”。它在我国开拓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,它的学术价值丝毫不亚于新疆的楼兰古国。
居延遗址南起甘肃金塔毛目,北至额济纳旗的策克边境,西至纳林河,东到居延泽。其中分布了很多重要的城址和重要的遗存。居延地区,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地。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,这里就有人类活动。
居延文化的中心地带,实际上就是今天的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,位于“北丝绸之路”和“龙城古道”的会合点,军事和经济地位都非常重要。
居延文化遗址:汉代时,居延、肩水两都尉均为张掖郡所辖,因此将其所建边塞城、障、烽、燧、塞墙等遗址现统称居延遗址。居延遗址的主要城址和重要遗存,均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(达来呼布镇)境内的额济纳河下游,西至纳林河、东到居延泽宽约60公里的范围之内。居延的另一令人瞩目之处是,上个世纪,这里曾出土汉简约4万余枚。1982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居延地区文物遗址文化特征鲜明,涉及了原始文化和有史以来这一地区的经济、政治、军事、农牧业、宗教、语言文字及生态环境等诸多学科领域,有很高的考古和学术研究价值,被奉为居延学,与敦煌学、吐鲁番学齐名。
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古代文化地区,现在却时刻面临着被沙漠吞噬的威胁,由于居延遗址地处西北内陆,常年干旱缺水,造成生态环境逐年恶化。大量的、大面积的古文化遗存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自然力的破坏。大风将大量的沙土吹入城内或将城墙、房屋层层剥蚀,许多墓葬被流沙掩埋或被大风吹成空中楼阁。也许用不了多久,它将成为第二个楼兰古国,被埋葬在茫茫的沙海之中。额济纳居延文化遗址1928年以来,相继发现的三万余枚居延汉简是中国简牍出土的最大宗,即使在全世界范围内,也是首屈一指、无与伦比的,这不仅因为其数量最多,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容包括了当时社会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科技、文化等方方面面,具有极高的科学、历史与文物价值,表证了中国文字从陶器符号、甲骨文、金文的发展新阶段。
专题来源:额济纳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