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尔纽斯大教堂外的“血腥”小标识
2021-09-07 16:37:04维尔纽斯大教堂,这座建于1387年的白色美丽建筑,几个世纪以来,一直是立陶宛天主教徒心目中的圣殿。气势恢宏的大教堂棚顶矗立着三座雕像,中间手举十字架的是圣安妮。几百年来,因为大教堂的不断改建和翻建,逐渐融合了哥特式、新古典主义式和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。
上面这张照片是座堂广场的雕塑,下面照片是维尔纽斯大教堂后面的博物馆,博物馆后面就是维尔纽斯著名的城堡山。
空旷的教堂内保留了14世纪的水彩画和教堂用具,小礼拜堂内的所有装饰堪称精美绝伦。据说,祭坛上摆放着立陶宛唯一的圣徒卡济米拉斯的棺木。在所谓的苏联加盟共和国时期,大教堂被改作美术馆。1991年立陶宛独立以后,才恢复了原有的风貌。圣安妮手举金色十字架站在维尔纽斯大教堂的最顶端,立陶宛人说,那是在告诫我们要在追求自由之路上不断前行。
上面这张照片媳妇坐在一个小角落里为本老头翻译教堂的故事。
大教堂前面是一座52米高的钟塔,13到17世纪,这座钟塔是古城堡的了望塔。本老头就是登上这个古塔俯瞰维尔纽斯老城的。在前苏联时期,这个古塔被改作钟表馆,独立后,立陶宛人立马把那些破烂玩应砸烂扔掉,恢复了钟塔的原貌。
在欧洲,无论走到哪儿,我都想找一个登高的地方,俯瞰一下城市风貌。到了维尔纽斯,花4.5镑登上座堂广场上的古塔,哇塞!从空中俯瞰维尔纽斯,真的要比塔林和里加还要漂亮。在浓密的绿色簇拥下,四十多座教堂尖塔建筑,点缀在红顶白墙的古城之中,令人越发的心旷神怡。维尔纽斯,太令人心醉了!站在塔顶,好久我都不想下去。
下面就讲讲那个“血腥”的故事吧!用“血腥”这个词真会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。不过,在读完我下面的小故事之后,我想,您就应该会和我有相同的感受了。在教堂广场钟塔和维尔纽斯大教堂中间的地面上,有一个很不起眼的标识,如果不了解波罗的海国家的历史,谁也不会理会它是干什么的。
1989年8月23日,爱沙尼亚、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个波罗的海国家的200多万人组成一个“人链”,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到拉脱维亚首都里加,再到爱沙尼亚首都塔林,从南到北手拉手地贯穿三国600多公里,要求自己的国家脱离苏联独立。而这条“人链”的起点就是这个标识。其实,立陶宛包括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,被迫加入苏联就是噩梦的开始。这里只说立陶宛吧!1939年8月23日,苏联和德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秘密议定书,立陶宛被划归苏联,紧接着苏军开进立陶宛。二战开始不久,立陶宛被德国占领,噩梦更加令人恐惧。1944年苏军再度占领立陶宛,随即被并入苏联。
立陶宛人不是在1989年才突然清醒的,他们的记忆不会丧失,他们知道苦难的根源在哪里。在我们东北老乡开的“香港饭馆”吃饭时,那位兄弟就和我说,立陶宛人都恨死苏联了,简直就是不共戴天。据说,1940年7月的一个深夜,苏联秘密警察一次就枪决了2000多名立陶宛知识分子。1940年苏联红军入侵立陶宛时,全国人口310万,到1953年就只剩下260万了。在苏联统治时期,波罗的海三国有30多万社会精英被流放到西伯利亚。
东欧受苏联影响的国家我去了捷克、斯洛伐克、匈牙利和波罗的海三国,当然马上还要去波兰。匈牙利和这三个小国遭受的磨难太大了,以至于他们根本不想和今天的俄罗斯来往。其实,俄罗斯人也已经受够了苏联模式,绝大多数人的信念就是“没有苏联的日子会更好”。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,俄罗斯人占整座城市人口的45%,里加和维尔纽斯的俄罗斯人比例也非常高,如果自己的国家好,为什么不回去呢?苏联的解体是不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呢?
在座堂广场旁还矗立了一块大石头,大石头上镌刻着维尔纽斯建市的时间,我猜想,维尔纽斯是在1323年建市,到了1973年,也就是650之后,这块大石头被矗立在了这个地方。近700年时间的古城,会装载多少“心酸”和“荣耀”呢?接下来的游记告诉您。
专题来源:欧洲旅游